蛀牙形成的原因 (細菌感染、醣類發酵、餵食時間過長)  

  在嬰幼兒時期,最常發生的口腔問題,就屬「奶瓶性蛀牙」了。光看這字面,你也許會直覺地認為這是由吸食奶瓶所引起的。其實奶瓶性蛀牙不一定是由吸食奶瓶時所引起,吸食母乳也同樣會造成奶瓶性蛀牙;這種口腔疾病,是因為長時間的哺乳,讓牙齒浸淫在乳汁當中過久,之後又沒有適當地清潔口腔所引起的毛病。 

  通常在小孩一歲左右,父母才會發現,小孩上門牙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狀況,顏色慢慢會由淡黃色轉為深棕色,若不加注意及早處理,蛀牙很快就會圍繞牙齒周圍一圈。而如果小孩不小心在舉步時期摔倒,撞到門齒,就會恨容易折斷;這種型態的蛀牙還會擴及到乳臼齒。  


  父母親口水容易媒介變形鏈球菌

  會造成奶瓶性蛀牙有幾個因素,第一個原因屬於細菌感染,當嬰兒長第一顆乳牙時,變形鏈球菌在牙齒表面上繁殖,此種細菌的最大來源是嬰兒父母親,經由口水傳染。

  第二個主因來自可以發酵的醣類,如牛奶、母奶、果汁、飲料、蜂蜜、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的發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後產生酸,造成牙齒脫鈣。

  如果一天內喝奶的次數頻繁,而且每次喝奶的時間都很長,或特別喜歡在睡前喝奶,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含乳醣的奶長時間留在牙齒表面,助長變形鏈球菌的滋長,蛀牙也就容易發生;使用奶嘴或者是蜂蜜安撫嬰兒入睡,也同樣會造成奶瓶性蛀牙。


  含著奶瓶睡覺導致新生乳牙蛀蝕

  奶瓶性蛀牙最先侵犯的就是上顎門齒,也就是門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牙齒最早長出,另一方面,餵奶時與乳醣接觸最久的地方也正是這些牙齒,如果不當餵食習慣持續下去,蛀牙也會波及上下顎乳臼齒,而下顎門齒由於受到舌頭保護,所以是乳牙中最不容易發生蛀牙的牙齒。

  第三個主因則來自於餵食時間的長短與次數,都會影響奶瓶性蛀牙的嚴重性。睡眠時口腔唾液分泌以及吞嚥的動作都會減少,所以含著奶瓶睡覺時,吸入的奶就會浸泡在上顎乳前牙四周,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剛萌發的乳牙產生蛀牙。


嬰幼兒乳牙保健  (以紗布、軟毛牙刷沾水清潔殘留奶渣)

  一般來說,嬰兒大概會在六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乳牙,大部分是下顎正中門牙;而到了一歲半時,曾長完所有乳牙。嬰幼兒的乳牙共20顆,上下左右對稱,分別為正中門牙,側門牙、犬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到了三至六歲階段,在乳牙的第二臼齒後方就會長出恆牙的第一大臼齒,同時依著正中門牙、側門牙、犬齒等順序,一一開始換牙,一年換一顆;至12歲全部乳牙換完,同時乳牙第二大臼齒也跟著長出。

 清水漱口避免口腔成為細菌溫床

   通常,小孩在第一顆牙長出的時候,可以把幼兒的頭放在父母大腿上,以手指簡捲紗布,用溫開水沾濕,擦拭嬰兒的牙齦。

  而即使在乳牙長出前、父母餵食之後,還是要以清水替嬰幼兒漱口,或用紗布沾水輕輕擦拭牙床,以減少奶渣殘留,避免口腔成為細菌的溫床。當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時,父母就要開始幫他清潔牙齒,讓他慢慢習慣刷牙的感覺,長大後才不曾排斥刷牙。

每半年檢查一次是保健不二法門

   當乳牙長出來後(大概六個月左右),可以用刷頭比較小的軟毛牙刷沾水來清潔牙齒,徹底地刷到所有牙面。至於是否使用牙膏的問題,因為牙膏會產生泡沫,有時會阻礙父母觀察牙齒刷乾淨與否;且有時候牙膏味道不好,會讓小朋友排斥刷牙,味道好,又擔心小朋友會吞下去。因此建議,最好只用清水刷牙,直到小朋友漱口動作較佳時,才適量使用牙膏刷牙。當然了,從六個月開始,乳牙陸續萌出時,定期帶小孩到醫院檢查,才是保護牙齒健康的不二法門。
     有許多孩童的父母,對於乳牙存在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乳牙會再更換,所以蛀掉了也沒有關係,將來會再長新牙的。因此,關心孩童的您;必須先認識乳牙的重要性。健康的乳牙除了用來咀嚼食物外,尚有發音及幫助恆牙正確萌發的功用。乳牙若是過早蛀掉或脫落,將可能造成隔壁牙的傾斜及空間的喪失,其結果可能造成恆牙齒列擁擠及咬合功能不良。所以,乳牙對您的一生是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喔!


 

兒童口腔常見的問題:

1. 兒童口腔常見的主要問題不外是蛀牙,除此之外尚有齒列不整及牙齒的外傷。

2. 奶瓶性蛀牙常發現於吸吮乳汁後即入睡,甚至於奶瓶尚在口內。此種習慣,牙齒表面殘留的乳汁將提供給細菌極佳的溫床。正確的習慣應該在餵食完畢後,父母應用紗布、手帕或牙刷沾水清潔牙齒的表面。這樣才能夠減少蛀牙發生的機率。


兒童牙科常見的治療:

1. 蛀到琺瑯質或象牙質的牙齒,可以用銀粉或複合樹脂來填補蛀牙窩洞。

2. 蛀到神經時,即應該接受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以免更嚴重的發炎影響恆牙的發育,甚至影響全身健康問題。

3.  已做完根管治療的乳牙,可以套上不銹鋼金屬冠,可以使乳牙有正常的形狀咀嚼食物外,尚有維持空間的功能。

4.  對於蛀到不能保留的牙齒,在拔除後,為了維持應有的空間讓恆牙順利生長,則有必要裝置空間維持器於兒童口腔內。


父母協助孩童刷牙 (依年齡採不同清潔法融洽親子關係)

   學齡前兒童由於還不能獨立將牙齒刷乾淨,因此父母必須肩負起督導的責任,在大部分情形下,應該在兒童刷完牙後,再替他刷一次;而正確替小孩刷牙的方式,可以讓小孩覺得刷牙是種享受,進而增進親子間融洽的關係。

第一階段 :一歲半到兩歲半

   這時,後面的乳臼齒已經陸續長出,家長可站在小孩後面,以左手撐住小孩頭部,並順便拉開他的臉頰,使小孩的頭部稍向上仰,家長即可用右手持牙刷伸入小孩口內幫他刷牙。這時期先不需要使用牙膏,以牙刷將牙齒內、外面及咬合面清潔乾淨即可。牙縫較緊時,則可使用牙線清除夾在縫內的髒東西。

第二階段 :兩歲到四歲 

  兒童在兩歲時,所有乳牙都會長出來,二歲後的乳臼齒就很容易蛀牙,要特別注意清潔。若小孩要求自己刷牙時,可開始教他用水平式前後刷牙方式,強調不可只刷牙齒外側面,內側和咬合面也要刷。並且幫他使用牙線清除牙縫食物殘渣,養成小孩飯後刷牙的習慣及興趣,進而讓他自己做好口腔保健。由於這時兒童刷牙不容易刷得好,父母最好再幫他刷一次。

第三階段 :五歲到十歲 

  五歲到國小三年級的學童,則可使用適當的兒童牙刷,以前後橫刷的方式清潔牙齒;國小四年級以上兒童則可教導貝氏刷牙法刷牙。

從小養成刷牙後不再進食好習慣

  另外,在飲食方面,家長也應多加留意,選擇小孩食物時,要注意少吃易蛀牙食物(如糖類、餅乾等),但也不必完全不吃,盡量控制在三餐前後吃,並鼓勵孩童餐後刷牙,及刷牙後就不再進食的良好習慣。

   替孩童選擇三餐及正食間的點心時,應注意少食用含糖、易黏牙食物,選擇其他適合代用品,例如蔬果類。父母與長輩也不要以糖果做為孩童表現的獎勵,家庭成員應立場一致,才不會混淆孩童 牙齒保健觀念。

乳牙與不銹鋼牙套及空間維持器 

小朋友的乳牙不是還會換掉,不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裝不銹鋼牙套或空間維持器呢?牙齒的排列受到咬合力、生長傾向、臉頰及舌頭等各種方向的力量而達到平衡狀態,當蛀牙或拔牙缺牙時,都會造成鄰近牙齒的移位,影響齒列原有之空間及排列。乳牙除了美觀及咀嚼外,另一重要功能是維持空間,以便將來恆牙萌出。若乳牙蛀牙或太早拔掉脫落,沒有做適當處理以維持空間,會因為鄰近牙齒的移位,而齒列空間變小或喪失,導致恆牙萌出時,受到干擾長不出來或往側方萌出,形成暴牙而導致齒列不正。乳牙嚴重蛀牙或蛀牙窩洞太大,裝牙套可以恢復其咀嚼功能。乳牙齒質發育有缺陷或鈣化不良易造成蛀牙或空間喪失,可以裝牙套保護。接受過根管治療( 抽神經 )的乳牙,由於蛀蝕嚴重齒質脆弱,應裝上牙套以保護牙齒、恢復咀嚼功能並維持住空間。當乳牙過早脫落或拔除時,要做空間維持器,以免牙齒向前傾倒或喪失空間。乳牙影響恆牙甚大,而恆牙將陪伴您的孩子一生,若不願您的孩子將來受牙疾之苦,請關心孩子的乳牙,不要以為乳牙會換而掉以輕心。


 

六歲以上兒童的蛀牙預防

(1).正確的飲食習慣:適當地攝取均衡的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牛奶少吃黏性太強的糖果.

(2).正確的清潔習慣:吃完東西馬上漱口(或刷牙),每天刷牙三次,正確地使用牙刷與牙線

(3).隙縫填補:在六歲的時候,在乳牙齒列的最後方會長出第一顆恆牙, 這是恆牙的第一大臼齒,我們又稱為六歲大臼齒.這顆臼齒剛長出來時中央有很深 的隙縫,容易造成細菌的堆積而蛀牙,加上兒童刷牙的手部動作還不是很靈巧精確,故常造成嚴重的齲蛀,是口腔中蛀牙率極高的的牙齒.

隙縫填補就是用牙科材料把這很深的隙縫填補起來,以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 

(4).食用氟錠:經醫師指示,適當地攝取氟化物,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小哈氟".

(5).定期塗氟:因使用的方法,藥劑而異,一般是6個月一次.

(6).定期檢查:小朋友的牙齒自己清潔不易完全,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


智齒:

所謂智齒就是第三大臼齒,大多萌出於十八歲左右,由於許多人的牙弓發育較小,智齒因空間不夠,容易長歪或埋伏,特別稱之為阻生牙。阻生牙與前面牙齒之間有一道V字形的縫隙,容易藏污納垢不易清潔。

    智齒的功能不大,因為第一大臼齒和第二大臼齒已完成大部份的咀嚼功能,拔了不影響咀嚼,也不用做假牙。智齒因為很難清潔,容易引起蛀牙和牙周組織發炎疼痛,特別是長歪的智齒更容易造成前面第二大臼齒遠心面蛀牙和牙周病,嚴重時甚至須拔除第二大臼齒。另外智齒因此當您的牙醫師建議您拔除智齒時,越早拔掉越好。在二十歲左右拔最適當,除了比較好拔外,傷口也較快恢復,第二大臼齒的傷害更尚未發

智齒是否需要拔除?

    智齒在成年以後長出牙床,這時因顎骨成長已經停止,且牙弓的其它位置也被牙齒佔據,所以能不能順利萌出就要看於剩餘牙弓長度是否足夠,以及智齒的萌出角度是否良好而定。

以下狀況應考慮拔除智齒:

A.嚴重蛀牙或牙周病。

B.牙髓反覆發炎,或醫師判定智齒發炎率高,應作預防性拔除。

C.上下顎中有一顆已拔除,則對咬牙應考慮一併拔除。

D.已造成第二大臼齒之蛀牙,或醫師認為有這可能者。

E.引起神經或牙根之壓迫症狀者。


 

兒童牙科就診須知:

     小朋友接受牙齒治療時,不似成人都能自我控制,所以牙醫師常要藉助「行為處理」來幫助小朋友接受牙科的治療。而小朋友和牙醫師之間有效的溝通則是行為處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父母經常在一旁急切並善意的指導,將可能造成小朋友與牙醫師溝通的阻牆。所以我們建議:除了非常年幼的嬰兒及特殊的身心障礙小朋友外,家長可以不必陪伴在治療室內。如有必要,牙醫師會主動要求您的參與。


蛀牙 細菌侵蝕牙本質造成酸痛

  剛開始蛀牙時,牙齒表面會被細菌蛀出一個洞,細菌從牙齒最外圍的琺瑯質開始侵蝕,到一定深度以後,雖然還沒完全蛀到牙本質,但這時已經會讓人感到有點酸痛,但細菌並不曾因此而善罷干休,如果再不注意,細菌就會一直侵蝕到牙本質。

 引起牙痛的原因以齲齒居多 

  蛀牙其實是由細菌(牙菌膜)、糖分(碳水化合物)、易受影響不平整的牙齒表面、時間(牙菌膜的細菌發酵碳水化合物,形成酸素)等四大因素互相影響而成,牙齒若是長時間與酸素接觸,十分容易形成蛀牙。

  病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拖延就醫時機,當牙齒有蛀洞尚未侵犯到神經組織時,除了較大的蛀洞會因冷熱刺激或是食物塞入,讓人感到有點酸痛外,絕大部份時間並不曾造成任何不適;因此病人常常會忽略,直到痛到受不了時才會找牙醫,這時細菌可能已經侵蝕到牙本質了。

  雖然牙齒經由其他的撞傷、裂縫、咬耗、磨耗、牙周病或不同金屬填補物相碰引起導電,都有可能是引起牙痛的現象,不過最常引起牙痛的原因還是以蛀牙居多,所以及早就醫是防患未然的最好方法。

少吃糖 、徹底清潔與定期檢查

  食物塞住牙縫就是造成蛀牙的原因之一,在吃完美食之後,應儘快地漱口、刷牙,或使用牙線,徹底去除食物殘渣,減少牙菌斑形成的機會。

牙齒表面不易清潔的位置,也是容易產生齲蛀的地方,像是咬合面上的溝紋與隙縫,最容易滯留細菌及食物殘渣,而且牙床後方的清潔常被忽略,也最容易形成蛀牙。

  除此之外,牙齒的鄰接面常因牙刷不容易刷到,一定要用牙線清潔,否則附在鄰接面的牙菌斑很快地就會演變成蛀牙。另外,牙齒與牙齦的交界處也是細菌孳生的溫床!所以用正確方式和角度刷牙,也是避免蛀牙的絕竅。

  一般建議,少吃高糖分食物、徹底清潔與定期(半年)檢查是預防蛀牙的最佳方法,使用牙紋防蛀劑(FISSURE SEALANT)、利用氟化物(FLUORIDES/ F)、食用水加氟、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或是在牙齒表面塗上高濃度氟素(需由牙醫或牙科治療師運用)等,都是預防蛀牙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筍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