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坊間普遍存在著一種說法:「小寶寶便秘時要把奶粉泡濃」,不只家長有這種想法,不少醫護人員也是這樣「教導」家長。

 

 問他們理由何在,他們多振振有詞的回答:「上次拉肚子醫師說要把奶粉沖淡,所以便秘應該就要把奶粉泡濃。」這好像是很「理所當然」的想法。到底這樣做有沒有效,會有不良影響嗎?

 

 奶粉濃與淡有其道理

 

 首先要解釋的是,腹瀉時把奶粉沖淡,其作用為方便吸收,因腹瀉(特別是腸炎引起)時腸黏膜受損,會導致消化酵素不足(如乳酸酵素),這時候沒辦法消化正常濃度的奶粉中的營養素(如乳糖),但加以稀釋後,則可方便消化吸收,當然,必要時還是得換治療性的奶粉。

 

 但是,便秘與消化酵素功能無關,一般與大腸蠕動功能和飲食習慣有關。大腸的活動受飲食中纖維素含量的影響,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會加速大腸活動,食物中長鏈脂肪含量多(如乳酪)或澱粉質含量高則會緩慢大腸蠕動。

 

 另外有些報告認為上局蛋白質含量亦會使大便較硬,所以市面上有些高蛋白質配方奶粉較易有便秘情形出現。另外一重要的因素是大腸中水份含量,水份愈多當然會使大便較軟。

 

 奶粉泡濃問題多多

 

 我們回來正視前面所提的問題,把奶粉泡濃會造成消化吸收不完全(沒有相對足夠的消化酵素含量),未被消化的營養素會到達大腸而被腸內菌分解,會產生乳酸、脂肪酸等,進而增加滲透作用,促進大腸蠕動。所以奶粉泡濃在某方面的確可暫時緩和便秘。但為什麼醫師不鼓勵這種做法呢?

 

 市售的配方奶粉成份均合乎國家營養標準,但前提是必須按照標示沖泡,才能提供嬰幼兒每日營養所需。除了前面所述,沖泡大濃會導致消化不完全,長期下來當然會營養不良;另外奶粉中各營養成份如蛋白質、脂肪、電解質和沖泡後的滲透壓和腎臟溶質負荷均有一定之標準。

 

 若奶粉沖泡太濃,很可容易造成高蛋白質量、高電解質、高滲透壓等情形,對還沒發育成熟的嬰幼兒腎臟將造成過重的負擔。所以,站在小兒營養和生理影響方面來考量,並不建議奶粉泡濃的做法。

 

 吃母乳的孩子不易便秘

 

 要寶寶排便順暢,最理想和最簡單的作法便是哺育母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一般較稀水,且一天多次,鮮有便秘情形發生,且母乳好處多多,如含豐富免疫球蛋白、乳鐵質、DNA等,另外還有很多好處,是目前醫學科技還未檢查出來的。若是吃配方奶粉而有便秘情形,對三個月內嬰兒,可在兩餐之間添加葡萄糖水,或偶爾用肛表(溫度計)沾凡士林輕輕刺激肛門。避免坊間的整腸藥物如八寶粉,更不可貿然自行護腸或投予瀉藥。對於較大嬰兒,則大部分可經添加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素和果糖的副食品後有所改善。

 

 水果中以黑棗(prune)及黑棗汁效果最好,另外柳橙、木瓜、水梨、番茄、草莓、葡萄、葡萄柚、李子等均有幫助;但要避免蘋果、香蕉、柿子和芭樂,不宜攝食過多富含脂肪和澱粉食物如地瓜、馬鈴薯。一歲以下幼兒不可添加蜜水。若經過飲食處理後仍未見改善,就應請醫師進行詳細檢查和處理。

(感謝其他媽咪的提供分享~^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筍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